石油工程系
您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名录 >> 石油工程系 >> 教授 >> 正文

高辉

发布时间: 2016-11-30 14:29:05   作者:石油工程学院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基本信息

高辉,男,汉族,197910月生,陕西渭南人,三级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2年),被授予陕西省优秀教师(2014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2023年)荣誉称号,是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获得者(2022年)、首届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2019年)。

从事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电子邮箱:gh@xsyu.edu.cnghtopsun1@163.com

联系电话:029-88382322

二、个人经历

u 教育经历

起止时间

学习单位

专业

层次

201407-201507

University of Alberta

School of Mining & Petroleum Engineering

访问学者

200609-200906

西北大学

油气田地质与开发

博士

200309-200606

西安石油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

199909-200306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

学士

u 工作经历

起止时间

工作单位

所属部门

职称/职务

202311-至今

西安石油大学

研究生院

院长

202206-202311

西安石油大学

规划处

处长

201901-202206

西安石油大学

研究生院

副院长

201401-至今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三级教授

201401-202104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教授

201112-201312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副教授

200907-201112

西安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讲师

三、研究方向和招生专业

u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微观孔隙结构与流体渗流表征、CO2利用与封存、地质压裂一体化等领域的前沿研究。

u 招生专业

博士招生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年)

硕士招生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工程(2-3/年),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1-2/年)

欢迎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的大二、大三本科生参与我团队的科研工作。

鼓励学校卓越工程师学院的研究生报考

常年招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的博士后,联系方式:ghtopsun1@163.com(请附简历)

四、指导研究生

累计指导博士生6名,全日制硕士生26名;其中7名硕士生考取博士,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油长庆油田、中国石油新疆油田、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海油中联煤层气、延长石油研究院等单位。

五、主讲课程

石油测井、油藏评价技术(本科课程);

现代测井技术、油气藏开发地质方法与应用(研究生课程)。

六、社会兼职

u 学术组织

全国工程教指委西北区域协作组委员

第十六、第十七届全国渗流力学大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秦创原留学人员联盟机构专家委员会委员;

西安市致密油(页岩油)开发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u 期刊任职

《新疆石油地质》编委;

《石油科学通报》执行编委;

《石油实验地质》青年编委;

《中国海上油气》青年编委;

《海相油气地质》青年编委。

u 期刊审稿人

AAPG BulletinEnergy & Fuels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etroleum ScienceSPE J.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Water Resources ResearchEnergy Geoscience、石油学报、力学学报、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天然气地球科学、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波谱学杂志、应用力学学报、新疆石油地质、石油科学通报、地质论评等期刊的审稿人。

七、科研成果

u 科研项目(限10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474042,页岩油CO2吞吐孔喉润湿性多尺度变化及其对原油微观动用的控制机理,2025-012028-12,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4030,致密砂岩双重介质油藏超临界CO2驱孔喉缝空间的多尺度演化与定量表征,2022-012025-1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41102081,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2012-012014-12,主持;

4. 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3-005-03,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储层特征变化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2011-012013-07,主持;

5.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2172,含微裂缝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评价,2012-012013-12,主持;

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基金,2017D-5007-0104,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孔喉缝系统与致密油赋存评价新方法研究,2017-092019-08,主持;

7.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重大项目),2014KTZB03-02-01,致密砂岩油藏水驱后生产动态特征研究,2014-012016-12,主持;

8.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计划,2022GY-137,致密砂岩油藏CO2混相驱微纳米尺度孔喉空间演化对原油动用机制的影响研究,2022-012023-12,主持;

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高保真岩心实验分析及测试评价及转移储运装置研制,2023.12-2024.12,主持;

10.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致密气压裂液伤害、堵塞机理及CO2增能压裂工艺优化, 2023.07-2024.12,主持。

u 代表性论文(限10项)

1. Gao H., Li H. Determination of movable fluid percentage and movable fluid porosity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technique.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 133: 258-267.

2. Gao H., Andy Li H.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permeability evaluation and enhanced gas recovery techniques of tight gas sandstones. 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 28: 536-547.Invited Review

3. Gao H., Wang C., Cao J., He M., Dou L.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stress sensitivity of pore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Ordos basin using NMR technique.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 172: 401-410.

4. Gao H., Cao J., Wang C., He M., Dou L., Huang X., Li T.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ore and throat system for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associated permeabi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using SEM, rate-controlled mercury and high pressure mercury.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 174: 514-524

5. Gao H., Xie Y., Cheng Z., Wang C., Li T., Zhu X., Luo K., Cao J., Li N. A Minire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CO2 Injection on the Pore Structure of Reservoir Rocks: Advances and Outlook. Energy & Fuels, 2023, 37: 118-135.

6. Gao H., Wang C., Cheng Z., Li T., Dou L., Zhao K., Xue J., Luo K.. Effect of pressure pulse stimulation on imbibition displacement within a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with local variations in porosity. Geoenerg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3, 226: 211811.

7. 高辉,朱耿博仑,王泫懿,等.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差异及其成因[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40(2)302-312.

8. 黄兴,窦亮彬,左雄娣,高辉*,等.致密油藏裂缝动态渗吸排驱规律[J].石油学报,2021427):924-935.

9. 李腾,高辉*,王美强,等. 基于核磁共振孔隙划分的致密油藏自发渗吸原油可动性研究,力学学报,2023553):643-655.

10. 王琛,高辉*,费二战,等. 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储层压裂液渗吸规律及原油微观动用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76):95-103.

u 学术专著

1. 高辉.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M].中国石化出版社,2011

2. 高辉. 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

3. 窦亮彬、高辉、王志国. 非常规储层压裂地质特征及增产技术—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为例[M]. 中国石化出版社,2022

u 授权专利(限10项)

1. 高辉;李天太;王雅楠;特低渗透双重介质砂岩油藏微观孔隙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2015-02-04,中国,ZL201310042119.0.

2. 高辉;李天太;杨玲;张荣军;张明;赵金省;一种定量评价注水对孔喉分布影响的方法,2016-02-24,中国,ZL 201410175123.9.

3. 高辉;王雅楠;蔡文斌;高永利;张荣军;一种定量评价应力敏感过程中孔喉变化程度的方法,2016-05-04,中国,ZL 201410174667.3.

4. 高辉;肖增利;闫健;黄海;杨玲;张益;一种提高中渗岩心驱油效果的方法,2017-01-18,中国,ZL 201410174888.0.

5. 高辉;谢青;刘峰;窦亮彬;黄海;赵金省;一种提高强纵向非均质性油藏驱油效果的方法,2019-03-19,中国,ZL201710184599.2.

6. 高辉,赵金省,张明. 一种定量评价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孔喉动用规律的方法,2016-03-23,中国,ZL 201310145986.7

7. 高辉,张晓,王妍,何梦卿,朱耿博仑,李宇. 一种评价页岩油储层自吸水驱油效果和驱油时间的方法,2018-06-19,中国,ZL 2017101835986.

8. 高辉,赵凯,毕刚,何梦卿,张晓,窦亮彬,朱耿博仑,李宇.一种定量评价矿化度对页岩油藏自吸水驱油能力影响的方法,2018-11-20,中国,ZL 201710183597.1

9. 高辉;徐润滋;王琛;宋星雷;王亚兰;黄兴;曹杰;赵金省;窦亮彬;王雅楠;压力脉冲提高注入水渗吸驱油效率和确定脉冲次数的方法,2020-10-09,中国,ZL201811320793.X

10. 高辉;杨玲;屈乐;黄兴;王琛;何梦卿;宋星雷;徐润滋;王亚兰;基于致密储层的微裂缝有效开度确定方法及装置,2024-03-26,中国,ZL201911372427.3

八、科研/教学获奖

1. 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

2. 致密砂岩油藏持续高效开发关键理论技术创新及应用,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2/14

3. 低渗-致密油藏CO2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与封存”一体化关键工艺技术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2023,(6/15

4. 致密砂岩油气藏多尺度表征与提高采收率关键理论技术创新及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0,(1/8

5. 盐定-靖安地区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9,(2/9

6.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permeability evaluation and enhanced gas recovery techniques of tight gas sandstones,陕西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2020,(1/2

7.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stress sensitivity of pore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Ordos basin using NMR technique,陕西省第十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2022,(1/5

8. 非常规油藏高效动用理论与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2,(1/6

9. 优势学科引领、学科群赋能的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陕西省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2024,(1/7

10. 行业优势学科引领下多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23,(1/5


上一条:窦亮彬 下一条:高永利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陕ICP备05001617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二路东段18号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